《泰昌大明》是作者“朱常洛”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小说推荐,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朱常洛崔文升,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
来源:tjtsjzddi 主角: 朱常洛崔文升 更新: 2024-09-06 06:30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小说推荐《泰昌大明》,是作者“朱常洛”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常洛崔文升,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比如内阁大学士兼领太子太保(三公或三孤)或是兼某部尚书。东林党原本是准备将礼部右侍郎孙如游扶正的。这样一来,东林党就算是彻底将礼部拿稳了。然后礼部、吏部合作,在科举中“举贤任能”,就算皇帝否掉了周嘉谟的“荐官疏”,东林党仍旧可以把持全国州县...
北京南薰坊刘府
“这个徐光启是哪里冒出来的?东林党领袖,太常少卿赵南星罕见地发火了。
“侪鹤(赵南星的号),徐光启是我们东林党人啊。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韩爌不知道赵南星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火气。
“他当然是东林党人。但问题是没人举荐他,他也不在我们计划的任命名单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一燝揉了揉太阳穴,“大家也知道,东林党的下一个礼部尚书本该是孙侍郎。刘一燝不满地看了孙如游一眼。
韩爌和刘一燝头上都加有礼部尚书的虚衔。
胡惟庸案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希望能由皇帝肩挑最高权力机构与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既拿决策权又拿行政权。
朱元璋是铁打的金刚人能够且愿意从早干到晚,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后代也是这样。
明成祖朱棣虽有不亚于乃父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无法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协理政务的内阁便应运而生了。
成祖时,内阁大学士名义上只是咨政人员,算是内朝官,品级不过正五品,但中国历来有内朝官外朝化的倾向。
明宣宗朱瞻基时,在三杨内阁的辅助下,一套完整的政务流程被确立下来通政使司汇总全国奏章,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票拟),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给皇帝批准(批红),做出决定之后再交付有司执行。
因此,为了让区区五品的内阁大学士能够更多地为皇帝分忧,从成祖到宣宗,大学士兼领某个高级别的虚衔便成为了明代的传统。比如内阁大学士兼领太子太保(三公或三孤)或是兼某部尚书。
东林党原本是准备将礼部右侍郎孙如游扶正的。这样一来,东林党就算是彻底将礼部拿稳了。然后礼部、吏部合作,在科举中“举贤任能,就算皇帝否掉了周嘉谟的“荐官疏,东林党仍旧可以把持全国州县。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徐光启把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坐了,这就让东林党非常不安。
虽说徐光启也是东林党,但不可控性实在太大。比如,今天刘府举行集会,东林党给新任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发了邀请函,但徐光启却以交接通州兵务为由婉拒了东林党的邀约。
“孙景文!(孙如游的字)皇上明显是有意要让你坐这个位置的,你为什么非要拒绝皇上的提议呢。你当时答应下来,然后我们再运作运作,你不就上去了吗?吏部尚书周嘉谟忍不住质问道。
“荐官疏彻底死了,明年的恩科又冒出徐光启这个不确定性,周嘉谟真的是火到了极点。
“科举之道怎么能让奇技淫巧污染呢?以孔、孟、程、朱取士才是正纲!孙如游毫不示弱,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儒教卫道士。
“皇上不是说了数学科不影响取士吗,你怎么就这么轴呢?虽然大理寺卿邹元标从头到尾只说了一句话,但他总还是听完了整场内阁会议。
“哼!明年不影响,不代表永远不影响,皇上这是想要潜移默化地将海外妖术塞进科举之中!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就堵不住了。孙如游反讽道“邹南皋(邹元标的号),你当年攻击张江陵夺情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你可比现在的我轴多了吧?
“张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一码归一码!好吧,我邹元标直说了!我和你不一样,我曾经被发配到贵州,见过我朝州县衙门“大吏小官的畸形样子,认为圣上说得有理。邹元标被这么一激,也不藏着掖着了。
“好啦!景文、南皋,都少说两句,你们再这么下去,还不等方从哲和浙党的攻击,我们自己就垮了。赵南星站出来劝和。
这个时候,东林党有两个核心或者说精神领袖,一个就是他赵南星,另一个便是邹元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职位不高,但影响力很大。如果邹元标真的公开批评孙如游,那东林党离分裂也就不远了。
“好吧,侪鹤,我赔罪。邹元标很快就收拾好了情绪。“现在我们有事说事,究竟是谁把名不见经传的徐光启推出来的?从正四品跳到正二品,最近比他还升得快的就只有杨涟了吧?
“杨涟那个兵部右侍郎可是虚衔,他真正的活是辽东道御史。徐光启这个礼部尚书可是正儿八经的京师堂官,要坐堂的,杨涟能比吗?周嘉谟轻叹一声,摇头道“我们东林党最近升上去的怎么都是些不听话的反骨仔啊。
“皇上可能是变了,变得有自己的想法了。刘一燝放下茶盏,冷不丁地说了一句。
“不见得,你们忘了一个人。韩爌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性。
“谁啊?你该不是说徐光启本人吧?他最近递到京里来的可只有请款的疏奏。写得规规矩矩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孙如游不解。
韩爌想了想,摇头答道“你们仔细想想,郑氏的事情上谁获利、谁倒霉了?
“我觉得我就是最倒霉的。周嘉谟很忧伤,又叹了一口气“但要说得利,首先肯定是崔文升,他勾结……
周嘉谟瞟到刘一燝尴尬的神色,生生地把话给吞了下去。“崔文升原来是郑氏的内侍太监,移宫案之后不仅没有滚蛋,反而升了。王安升司礼监掌印,这很正常。但王安按惯例把东厂提督的位置腾出来之后(司礼监掌印不兼提督东厂),坐上去的人居然是崔文升。那可是东厂啊,他不是获利最大的还能是谁?
“但崔文升只是奴婢,奴婢怎么可能影响主子,皇上又不是稚童,崔文升也不是冯保。他无非特别会摇尾巴而已。刘一燝一想起崔文升就来气,这狗奴婢居然把一份东西两份卖。搞得他和东林党有口难辨。
如果不是圣上看上了崔文升这条狗,加之东林党圣眷仍在,那他刘一燝这次就要倒大霉了。
《短篇小说泰昌大明》资讯列表: